为进一步强化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专业建设质量,全面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聚焦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服务成效,9月13日上午,教务处在线上组织召开集团一流本科专业校级答辩会。会议特邀厦门大学教育学博士研究员洪艺敏教授,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主管本科教学的副院长、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负责人王武荣教授在线参与答辩指导,校长马凤余、教务处处长徐超,各学院院长、教学副院长、一流本科专业负责人及教务处相关工作人员参会。会议由教务处副处长王富谦主持。

会上,临床医学、美术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负责人基于前期专家意见及持续推进的微改进工作,重点阐述了当前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具体举措与取得的成效。两位教授也为汇报的一流本科专业指明了问题所在,明确优化成果汇报改进方向。
洪艺敏教授强调要突出一流本科的核心亮点,强化内涵建设。针对临床医学专业,专业建设汇报需聚焦优势与亮点,避免陷入细节堆砌。统一从服务面向到专业改革的表述,以凝练语言凸显建设内涵。专业定位要紧扣服务区域与行业需求,明确服务少数民族地区医疗需求的目标,围绕“培养全科医生”构建课程与实践体系,“讲举措,展成效,成闭环”,理清逻辑脉络,深化专业内涵。

王武荣教授以美术学专业汇报为例,提出专业建设需锚定成果水平,立足师资建设、课程体系、学生培养三大核心维度,聚焦“土家苗文化融入教学实践”特色,突出核心优势。细节上利用视觉设计手段,直观呈现申报书的推进逻辑与体系框架,进一步强化思路引导。计算机专业可结合学校医学、师范教育优势打造特色,将产教融合与师资、基地建设深度结合,紧密追踪前沿技术革新动态,精准对接行业发展与社会需求,推动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马凤余校长提出结合一流专业建设要求,专业汇报需抓牢立足示范引领,构建完整体系的路线。在理念、方法、创新举措上形成示范。招生生源突出质量数据、教师优势;人才培养模式讲清特色理念与产教融合路径;课程建设以省一流课程、思政改革成果为支撑;质量保障体系涵盖校院系三级监督机制、毕业跟踪调查及外部评价。围绕“增强竞争力、提升教学质量、服务社会需求”三大目标,构建从定位到质保的完整体系,让特色更突出、成果更扎实。
此次会议不仅为各一流本科专业指明了精准的优化方向,更在专业建设内涵、明晰发展路径上形成了强大合力。一流本科专业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核心载体,既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支撑,更是赋能学生成长成才、增强其职场核心优势的重要保障。学校各专业将以此次会议为重要契机,深度吸纳专家与校领导的指导建议,在打磨评审材料中凝练特色,在聚焦内涵建设中夯实成果,推动一流专业建设向高质量深层次迈进。为学校系统构建一流专业建设体系筑牢了坚实基础,也为持续培育符合国家战略需求、适配区域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注入了强劲动力,助力我校在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