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日下午,我校在图书馆7楼大会议室成功举办“学生中心,雇主导向”专业建设持续改进系列流程专项培训会。本次培训聚焦构建服务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精细化改进流程,旨在通过体系化的过程管理和严格的闭环机制,切实提升专业建设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保障年度核心目标——“更好的学习成效和更高的就业质量”之达成,特别是其中“围绕学生职业成就和人生幸福的毕业要求合理性有效提升”指标。校领导、教学及非教学条线骨干共计60余人参训。
1.破立并举:打造服务人才培养的“双切口三模块”闭环体系
教务处副处长兼教学改革中心主任王富谦直指当前专业建设痛点:改革周期长、流程碎片化、跨部门协作难、缺乏过程管理与成效反馈闭环。为此,此次推行的“微改进”模式进行根本性变革,将自上而下的改进流程变为以问题为中心的跨部门横向改进协作流程,精准切入教学体系和支持体系两大关键领域。教学体系聚焦人才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含观测点)、课程体系、课程目标、考核评价、课程内容、教材讲义等6类改进点;支持体系聚焦实验实训条件、师资队伍、学生竞赛、其他等4类改进点。

据介绍,该流程的核心在于构建了覆盖改进全生命周期的“三模块”闭环管理系统:一是问题输入与确认模块,通过结构化表单,将学生诉求、用人单位反馈及主管部门意见转化为可执行问题清单;二是任务分解整改模块,以专业负责人为主体,院级专业建设委员会为主导,教学改革中心为桥梁,协同各人员、部门进行改进任务分解,明确责任部门,由责任部门的问题改进负责人制订改进措施及计划;三是成效验收反馈模块,借助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全程留痕,确保每项改进“有标准、可追溯、能闭环。”
2.聚焦应用:明确流程规范,强化服务效能
研讨环节气氛热烈。集团流程变革部制度流程总监龙洪柠强调,本项工作的关键在于全面推进微改进流程的应用与优化。她详细阐释了包含10个子流程的操作规范,要求基于科学论证发起流程,通过标准化表单驱动任务。教改中心将作为核心枢纽,统一分配任务并高效协调相关部门,确保流程顺畅运行,服务支撑教学一线的持续改进需求。
3.锚定核心:流程牵引资源优化,服务学生发展
校长助理李岍结合集团教学部总经理梁爽、集团流程变革部总经理耿合武的指导意见深刻阐述了此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经过半年深度反思与论证,学校认识到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是系统工程的核心。从战略落地必要性看,建立该流程主要解决三大核心问题:其一,杜绝“假动作整改”现象,通过闭环管理确保改进实效;其二,将毕业要求论证结论从PPT方案转化为具体行动,通过部门协同破解资源投入难题;其三,通过整合学情、用人单位、毕业生等多源数据,建立问题关联分析矩阵,聚焦关键矛盾制定系统解决方案。该流程的上线标志着教学改革进入新阶段,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抓手。
因此,人培方案需全面纳入教务系统,通过系统化梳理教学任务等基础工作,倒逼业务流程标准化。实现学生从入学即可清晰规划课程路径并实时追踪进度,让流程真正服务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与发展。在试运行过程中,通过跨部门答疑群实时解决问题、优化流程,确保专业建设持续改进系列流程工作顺利推进。
最后,李岍特别指出,微改进流程直接关联专业资源配置。要求各专业基于流程反馈和年度目标,提前规划并做好预算编制,确保资源精准投入,切实满足学生发展诉求,形成“流程驱动改进——改进牵引资源——资源服务学生”的良性闭环。
本次培训为参会人员提供了扎实的理论指导和实践路径,显著提升了大家对“微改进”流程可行性及价值的认识。培训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我校在构建以流程为引擎、服务人才培养全生命周期、强化过程性管理和闭环反馈的专业建设持续改进机制上迈出了关键一步。全体教职工将坚定秉持“学生中心,雇主导向”理念,运用好微改进流程,持续提升专业建设质量,为学生的卓越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