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我校于5月9日在图书馆大会议室组织召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合理性论证内容转训暨二级学院教学改革组织建设实施方案宣贯会。校长马凤余、校长助理李岍出席会议,各二级学院院长、副院长、系主任、专业负责人,以及教务处、教学质量保障中心、组织人事处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校长助理李岍主持。

会议伊始,教务处副处长王富谦对《人才培养目标合理性论证模板(6.0)》进行系统解读。她强调,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应坚持“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原则,以需求导向、产业导向、就业导向为核心,切实落实“让每一位学生获得职业成就和人生幸福”的办学使命。在论证报告撰写方面,王富谦提出三点要求:一是确保数据真实客观,充分考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对专业发展的影响;二是在“五看”分析中做到数据支撑充分、结论清晰,并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三是注重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关系矩阵表所反映的是人才培养目标,其同时也反向检视课程体系、课程目标、课程考核和课程内容,这一闭环反馈机制有助于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专业培养质量的有效提升。

教学质量保障中心主任杨淳予随后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方案》进行专项解读。她表示,评价工作将严格遵循学校和教务处的要求,构建科学评价体系。杨淳予详细介绍了以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为原则的评价流程、操作标准及具体要求,重点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评价体系三大核心维度展开,并对各项指标的目的、意义进行示例说明,帮助与会人员深入理解评价标准及实施要点。

随后,王富谦就《二级学院教学改革组织建设实施方案》进行专题解读。她系统阐述了教学改革组织建设的工作目标与设计原则,剖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强调要通过优化人员配置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将建立激励机制,对参与教改的教师予以专项奖励、课时量补贴和基础工作量减免。
李岍在部署工作时强调,要重点推进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就业发展的有机联动,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方案》《二级学院教学改革组织建设实施方案》的指导下,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向结构化、规范化、计划化、清晰化方向发展,确保各环节紧密衔接、科学可行。

会议最后,马凤余就教学改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教学改革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工作,要求各单位以目标为导向,精准定位专业培养方向,确保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市场需求紧密衔接。他强调,要通过系统评估和动态优化,建立“人才培养——就业反馈——专业优化”的闭环管理体系,持续提升专业建设质量。

本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校教育教学改革进入深化实施阶段。学校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强化质量保障机制,为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撑,持续推进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