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
学科专业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学科专业 > 正文

厘清申报内容,提高申报质量|学校举办第一届校级教学成果奖现场答辩会

发布日期:2022-03-04

3月4日下午,学校举办第一届校级教学成果奖现场答辩会,校长马凤余,副校长万由祥、刘杰书,医学院名誉院长刘启荣、教授殷彩桥,建筑与设计学院教授姜袁等担任专家评委,相关老师线上观摩学习。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积极探索科教结合、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在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改革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奖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取得显著成绩的集体和个人,示范引领全校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为推荐省级教学成果奖打下坚实基础,实现培养“应用特长、职业特征、民族特色”的新型应用型人才和建设“省内知名、国内有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启动湖北恩施学院第一届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评审工作。教务处按照组织要求,对申报本届校级教学成果奖的13个团队组织专题答辩会。

答辩会上,13个成果负责人分别阐述成果内容、解决的主要问题、采用的方法、创新点、应用前景等,专家评委进行了详细点评。

马凤余指出,教学成果包括教学理论的创新、改革与实践,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改革与实践,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创新、改革与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改革与实践,教学条件的创新、改革与实践(如实验平台、虚拟仿真),并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理论创新与变革。理论创新是什么?就是观念的创新、理念的创新、思想的创新。结合学校实际,就是OBE教育理念与学校教育教学相结合,强调能力导向、结果导向,注重学中做、做中学、用中学、学中用、创中学、学中创,产业学院就是典型的实践应用。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就是最好的教育思想。近代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和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实际上是一致的,均倡导知行合一,其实质就是我们所讲的应用型。

二、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体系是什么?它包含理念、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师资、课程体系、实践平台、评价体系、特色等八个要素,体系构建要明确体系的内容,厘清八个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如书院制、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有固定的构成要素,在申报教学成果奖的过程中,要注意概念区分,了解中西方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异。

四、课程建设。课程建设的内涵包括:课程的定位与特色(即该门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课程资源、体系与内容建设、课程教学模式、课程的师资与队伍建设、课程条件建设、课程的考核与评价、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所有课程的建设都要通过课程的变革与创新来体现教学成果,没有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就谈不上课程建设。

五、课程改革。课程改革又是什么呢?课程改革包括课程理念与内容、教学方式改革、学习方式改革等三个方面。课程改革又要区分于课程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课程教学改革是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包括课程教学过程、基本结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与结果等过程;课堂教学改革包括教学组织的改革(导入、教学设计、提问反问等)、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改革、总结评价、反馈等,所有要素形成课堂教学闭环。

马凤余最后要求,申报的内容要凝练聚焦、体现方式要具体、解决问题要精准、解决方法要清晰,要按照省级教学成果奖的申报要求,提高申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