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
课程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课程建设 > 正文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10-朱菡颀《广播电视音乐节目编导》

发布日期:2022-11-18

导 语

为强化课程育人导向,积极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充分挖掘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同推进,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长期以来,我校围绕“三全”育人格局积极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建立了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库。为此,学校教务处将特别推出“案例共享、思政同行”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共享栏目,陆续分享各类课程的优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达到“他山之石以攻玉”之效。

案例10

案例主题:广播电视音乐节目编导课程教学中的思政渗透

教师:朱菡颀(文化与传媒学院)

案例意义:

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为当代中国增加了知识、制度、艺术、习俗等方面的文化软实力,更是通过其背后蕴含的“精神追求”构筑起中华民族特有的价值观体系,是民族凝聚和发展的基础。在各种社会思潮观念激烈交锋的背景下,高校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在为学生筑牢思想防线的前提下,运用新思维,发展新思路,谋求新发展。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把握时局,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教书育人。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移动端、智能化更加普及,广播电视音乐节目编导课程要精心融入传播学理论思维及融媒体教学方法,把党的理论精神、方针政策、专业理论,实践经验传播给学生,让思想理论教育开花结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力。

教学过程实施:

1.播放视频课件:《经典咏流传》(2020.08.01第十一期-王宏伟/老战友合唱艺术团演唱《长征组歌·过雪山草地》《长征组歌·大会师》片段)。

2.讲解:对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疆土辽阔,正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伟大国家来说,文化自信起着重要支柱和精神基因的作用。经济全球化、社会转型的深入,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既共生吸收又冲突斗争,形成了多元文化现象,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新时期青年大学生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必然选择。

3.分析《经典咏流传》文化传播渠道:(1)“文学+音乐”的创新节目形式。(2)多渠道多方式的文化传播模式。(3)打造全民精神文化盛宴,掌握意识形态传播话语权。

4.强调融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理念与实践创新路径,偏重进行思政教育(1)加强理论学习以提高节目制作水平,把加强理论学习作为政治任务和使命,要把理论学习当作编导人的政治要求。(2)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基础,也是对“中国梦”的一种文化构建。(3)全面充分正确认识行业生态,承担起传播正确文化意识形态,引导正确社会舆论的社会责任。

5.小结:广编专业学生应当具备较高的媒体管理和运营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移动互联网思维以及融媒体素养,打破传统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单一的学习目标,建立与当前媒体生态发展现状相适应的新学习目标。以大传播为理念,融媒体为视野,在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和传播渠道等方面,担当起新时期影视工作者的社会政治职能与文化传播职能。

教学创新:

教学方法上采取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模式,本次课在前期课程设计之时,充分挖掘广播电视音乐节目制作课程中的科学精神、价值观念、人文情怀、高尚品质等德育功能,立足专业知识,挖掘课程思政结合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融入思政教育,创新教学载体,利用多种途径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在向学生传授专业课程知识的同时,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国家意志充分融入讲授专业理论和指导学生社会实践之中,真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此外,广播电视音乐节目制作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有着天然的通感,能够通过声画、技术、媒介等形式,将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浸润于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