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
课程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课程建设 > 正文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7-罗慧敏《音乐学》

发布日期:2022-11-11

导 语

为强化课程育人导向,积极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充分挖掘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同推进,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长期以来,我校围绕“三全”育人格局积极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建立了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库。为此,学校教务处将特别推出“案例共享、思政同行”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共享栏目,陆续分享各类课程的优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达到“他山之石以攻玉”之效。

案例7

案例主题:音乐史诗《黄河大合唱》

教师:罗慧敏(音乐与体育学院)


案例意义:

艺术类课程教学与思政课程教学的目标都是“立德树人”,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黄河大合唱》凝聚着一个时代的坐标和记忆,是我国合唱音乐史上享誉中外的里程碑杰作。学生通过欣赏《黄河大合唱》,感受该作品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强烈的精神震撼力。理解作品的音乐价值和社会价值。弘扬民族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借此向学生传达祖国强盛和民族复兴对当代青年人的要求。引导学生坚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断完善自身,做新时代奋斗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教学过程实施

1.课堂导入。播放当下热点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中关于《黄河大合唱》的音乐片段。

2.新课讲授。就(1)冼星海生平及代表作品;(2)经典代表作《黄河大合唱》创作背景;(3)《黄河大合唱》各乐章内容;(4)主题乐章《保卫黄河》展开理论讲解。

3.通过讲解“作品创作背景及各乐章内容”,使学生了解各乐章的音乐风格及衔接关系,艺术表现的情绪发展曲线。

4.重点鉴赏第七乐章《保卫黄河》,进行思政融入。《黄河大合唱》不仅仅是一部声乐套曲,它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展示着炎黄子孙的英勇坚强,它是抗战时期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在民族生存境遇的低谷中,冼星海和他的《黄河大合唱》以高度的民族自信心,满怀亢奋的音乐激情,唱响了中华崛起的预言,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必然崛起的历史趋势。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同学们要深刻理解作品的音乐内涵和精神内涵。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努力学习、脚踏实地、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教学创新: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学生根据教师引导提出的问题,以解决者的身份形成一个直观的感性体验以及间接、不完整的理性分析。之后再由教师以探究式的分析方式进行补充与总结。通过逐层递进的引导方式让学生独立或分组讨论完成教师设计的相关问题。而后结合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将“育人功能”“德育元素”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到课堂中去。让学生受到音乐熏陶的同时,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促进学生艺术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全面提升。真正做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