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
课程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课程建设 > 正文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6-杨曼《古代文学》

发布日期:2022-11-11

导 语

为强化课程育人导向,积极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充分挖掘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同推进,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长期以来,我校围绕“三全”育人格局积极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建立了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库。为此,学校教务处将特别推出“案例共享、思政同行”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共享栏目,陆续分享各类课程的优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达到“他山之石以攻玉”之效。

案例6

案例主题:反帝爱国诗潮,激发爱国热情

教师:杨曼(文化与传媒学院)


案例意义:

“七万里戎来集此,五千年史未闻诸”(黄遵宪《和钟西耘庶常德祥津门感怀诗》其八),西方国家的入侵,引起中华民族的极大愤慨与震惊,成为诗心歌怀所系。魏源、林则徐、张维屏、张际亮、朱琦、姚燮、鲁一同、贝青乔、金和等,无不表现出激烈的反帝情绪,形成汹涌澎湃的爱国诗潮。他们的作品除反映民生疾苦外,焦虑阽危,痛斥侵略,抨击投降,讴歌抗战,表现了中华民族反对侵略、热爱祖国的崇高感情。

教学过程实施:

1、课程导入(通过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导入引出主题)

2、课程讲授

(1)向学生展示1840年前后的中国社会,引导学生回忆前面章节的内容,为林则徐及魏源的讲述搭建时代背景。

(2)选择几位爱好历史的学生讲述他们对林则徐的认知,老师补充林则徐的个人资料。通过学生和老师的共同拼凑,完成林则徐的人生轨迹书写。

(3)在了解时代背景的基础上,引导根据课本内容,找到“反帝爱国诗潮”的特点及代表作家。

(4)重点讲解林则徐及作品《高阳台•和嶰筠前辈韵》

分小组进行讨论自己在阅读和学习《高阳台•和嶰筠前辈韵》时的感受和理解,并请学生代表进行讲述。教师以林则徐伟大的爱国情怀进行引导。

(5)对林则徐的其他作品进行简要介绍

请学生阅读部分篇章,并按照自己的理解对其进行赏析。

3、课程小结

(1)归纳总结林则徐作品在思想和艺术上的特色,巩固学生对林则徐心忧家国、情牵百姓、勇于探索、清正高洁的人格魅力和思想精髓的认知。

(2)知识拓展:反帝爱国诗潮其他诗人,例如魏源等进行介绍。

4、作业发布

(1)背诵《高阳台•和嶰筠前辈韵》。

(2)完成tronclass上的作业:比较林则徐和魏源诗词的异同

教学创新:

1、采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模式,发布与课程相关的课程资源,开贴讨论,线上作业等及时关注学生的思想成长轨迹和知识掌握情况。

2、课堂教学关注文学与情怀并重,将近代民族危亡之际的爱国情怀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3、由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转向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学生的参与度大大提高,真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